【记者 王雪】站在外滩27号罗斯福公馆顶层露台,玻璃幕墙倒映着陆家嘴的摩天楼群,脚下是拥有百年历史的巴洛克风格建筑群。这种时空交错感,正是上海外滩金融科技走廊最独特的城市肌理。
2022年7月,上海市发布《外滩金融科技走廊建设三年行动计划》,将北起苏州河、南至延安东路、西至河南中路、东临黄浦江的1.5平方公里区域,打造成金融科技产业集聚区。如今三年期满,这个承载着上海金融基因的历史街区,正以惊人的速度进化成为全球数字金融创新策源地。
老建筑的科技新生
走进江西中路200号的礼和洋行旧址,挑高6米的拱券长廊里,区块链初创企业矩阵科技的工程师们正在测试跨境支付系统。这栋建于1920年的德式建筑,经过数字化改造后,既保留了水磨石地面和铜制门把手,又配备了5G全光网和量子通信实验节点。
上海品茶网 "我们特意保留了1923年的电梯井道,把它改造成数据中心可视化装置。"负责建筑改造的华建集团设计师李敏告诉记者。据统计,走廊区域内47栋历史保护建筑中,已有32栋完成智能化改造,改造投入产出比达到1:8.3。
金融科技企业的"强磁场"效应
蚂蚁链全球总部、汇丰金融科技实验室、摩根大通人工智能研发中心......三年来,外滩金融科技走廊已集聚重点金融科技企业217家,其中包括3家估值超百亿美元的"独角兽"。今年上半年,区域企业总营收突破580亿元,同比增长67%。
"选择外滩不仅因为政策支持,更看重这里独特的生态圈。"渣打银行创新工场负责人张维指着办公室窗外说,"步行10分钟范围内,能找到技术供应商、监管机构和客户,这种密度在全球都罕见。"
上海贵族宝贝sh1314 监管沙盒的上海实践
在九江路口的"外滩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室",记者见到了正在测试的"数字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平台"。这个入选央行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的项目,已经完成与新加坡、阿联酋等地的系统对接。
上海市金融局数据显示,三年来走廊区域共诞生27个监管沙盒项目,涉及区块链确权、AI风控等多个领域。独特的"监管观察员"制度,让企业可以在限定范围内试错创新。
爱上海419 人才争夺战背后的隐忧
不过快速发展的同时,挑战也随之显现。某外资银行科技部门负责人透露:"顶尖算法工程师的年薪已突破200万元,但合适人才仍然难觅。"此外,历史建筑改造的消防规范、数据中心的能耗指标等问题,也制约着部分企业扩张。
随着《外滩金融科技走廊提升计划(2025-2027)》即将出台,上海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,下一步将重点突破跨境数据流动、科技伦理治理等深层次改革,目标到2027年形成万亿级产业规模。
夜幕降临,外滩万国建筑群的LED幕墙亮起实时金融数据流,与对岸陆家嘴的霓虹相映成趣。这条流淌着黄浦江水的金融科技走廊,正在书写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新篇章。(全文约3280字)